0731-88576763

手提袋制作
2018聚焦印刷行业高水平发展大调研报告

  在中国迈进新时代、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,在转变发展方式、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当下,印刷行业正面临深刻重塑。如何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实现行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改变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况,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无疑是印刷行业在新时代的重大课题。4月中下旬,中国印工协组织印刷行业2018大调研,以聚焦行业高水平发展为题,深入走访东部及中西部企业,摸底行业企业及区域印刷的发展现况,探寻运用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商业模式,改造提升传统的有益实践。按照中央精神,本次调研轻车简从,从分会、分支机构抽调力量,组成四个调研组,由理事长/副理事长或副秘书长率队,每组成员不超过3人(含领队)。

  调研组以本次十天五地(广东、河南、新疆、浙江、四川)三十家企业的走访交流为素材基础,结合行业数据统计,撰写此报告,以期总结行业亮点,分析制约瓶颈,推动科学发展。

  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印刷行业取得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以2013年为分水岭,此前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地增长,之后跟随宏观经济的步伐,迈入中低速增长阶段。2013年,印刷业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,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印刷市场。一方面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层面持续向上的增长态势,以及一直增长的社会需求,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,农副食品加工业,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,食品制造业,酒及饮料制造业,现代物流业为中国印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。一方面得益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,可以汲取先动者经验曲线效应,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,适应世界印刷技术变革的快节奏。

  2017年,印刷行业和国内宏观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走势趋同,走出了最困难的时期,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。以规模以上企业(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元)为例,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7年,全国规模以上印刷企业约6000家,约占企业总数的6%;主要经营业务收入8090亿元,占总收入67.4%,同比增长6.5%;总利润558.7亿元,同比增长6.9%。

  结合此次调研,我们大家都认为,现在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、企业的竞争能力,比金融危机前有了很大的提高,这一轮的回升不是原有经济结构的回升,而是依靠新技术,尤其是数字技术,新产品、新材料和新商业模式带来的,这是行业贯彻中央供给侧改革所取得的成效。

  印刷行业在保持整体稳步向上发展的同时,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亦较为突出。就地域范围来看,表现为:不一样的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,呈现梯次结构,存在承接转移空间。

  西部(如新疆等地区):出版物印刷具有较大市场空间,保障中央和地方政府重点任务的完成。政治文化读物、教材和教辅材料印刷是主打产品。

  从细分行业发展程度来看,发展不充分不平衡表现为:是印刷大国而非印刷强国,部分领域虽已具备国际竞争力,但核心技术缺乏、研发能力不强,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。具体而言:中国本土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在印前制版设备、凹印设备、网印设备、宽幅喷印设备、印后模切设备、印后装订设备等领域慢慢的变成了内地印刷行业的主要供应商。且部分领域在制造水平、市场占有率方面处于领头羊,具有国际竞争力。例如,胶印版材制造业。中国内地现慢慢的变成了全球胶印版材最大生产市场。但正如前所述,中国是印刷大国但还不是印刷强国,主要体现在:产业集约程度不高;印刷装备技术成熟度低;绿色印刷任重道远;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,产业布局雷同,技术研发分散;管理粗犷,爱铺摊子,成本上升,盈利能力变弱,劳动生产率不高;数字印刷核心技术喷墨头仍被国外垄断等方面。

  以胶印机和数字喷墨印刷机核心部件喷墨头为例。2017年,胶印机进口金额为5.41亿美元,较上年增长31%,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的下滑局面。分析数据发现,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高速多色大幅面单张纸胶印机。从产地来看,几乎全部来自德国、日本等地,其中,德国进口数量占66%,金额占71%。国产胶印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期间有过繁荣期,但现在几近全军覆没。从具体税号来看,压电式喷墨头进口金额高居第一位,4.4亿美元。目前国内数字喷墨印刷机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尚全部依赖进口。

  此外,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、关心两个问题:一是人才问题,年轻人不愿投身印刷业,90后员工很难留住,二是VOCs治理问题,无行业统一标准、方案,基本靠企业自己摸索,企业常有事倍功半的困惑。

  行业的前进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。中国印刷行业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技术变革的推动,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促使市场扩大。“十二五”以来,中国印刷行业在采用数字技术、网络技术,推进融合发展、创新发展方面,始终走在中国都市产业的前列。结合技术和市场的角度观察印刷行业的发展轨迹,我们会形成一些新的认识。

  出版物印刷:保持低速稳定增长,面临提高产业集中度、保证质量的新要求。出版物印刷品占整个印刷市场的份额会逐渐降低,但在不同细致划分领域表现不同。教材印刷在很久内仍是主力,尤其是义务制教育和学龄前儿童教材的印刷,但其质量发展要求会更高。出版物印刷仍然是印刷行业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,未来会使用户得到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,比如学术型、研究型书籍。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市场占有率会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点。从宣传导向来看,出版不会放开。

  包装和标签印刷:包装和标签印刷经过四十年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市场占有率已趋于稳定。该领域是完全市场化的领域,仍拥有较大发展空间。随着时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包装的小批量、个性化、礼品化趋势愈发明显,同时,快递物流的发展亦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。其面临的主体问题可能有二点,一是过度包装,今后的发展的新趋势应该是合理包装,在安全、环保、节材等方面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和社会的需要。二是塑料包装无法降解,可能会被纸制包装和纺织品替代。此外,设计与包装的结合或是一个发展趋势。

  商业印刷:广义上的商业印刷,是除出版物印刷、包装印刷之外的各种印刷形式的总和,其占比正在提高。随着经济的发展、生活及消费水平的提高,这部分印刷品慢慢的变多,比如大幅广告招贴、专业影像制作,纺织品、玻璃制品、陶瓷制品、层压材料、装饰材料的印刷,电子印刷等等。数字印刷出现后,非纸张印刷、非接触式印刷的市场正慢慢的变大。

  印刷设备制造:以减少人工为目的就会带来大市场。大量使用人工是中国制造的一大特点,而人口红利的消失,使得这一模式走到了尽头。未来,智能印后系统(尤其包装印后设备)、喷墨印刷设备、环保型凹印设备将拥有巨大市场,成为发展的热点。

  印刷器材制造:为适应包装印刷市场的需求,产品结构将进一步调整。具体来看,印刷版材制造业领域,本土产柔印版材的质量将会明显提高,产量和品种持续增加,胶印版材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4%,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;印刷油墨制造业领域,发展的重点是食品包装油墨、标签印刷油墨。在淘汰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的基础上,水基油墨、UV油墨、EB油墨、植物油基油墨等环保型油墨将会快速发展。

  新技术正在颠覆行业,改变人们的生活。一些新兴显示技术和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的变化,将可能会引起印刷媒体产业发生革命性变化,如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技术等,而与之相对的产业链和生态圈也会发生连锁变化。

  表现一:网络站点平台对市场的整合作用逐渐显现。互联网为传统印刷方式和按需印刷生产方式的融合,生产企业和花钱的那群人的沟通创造了平台,提供了技术支撑。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,部分企业实现了从印刷生产商向市场营销服务商的转变,拓展了B2C、B2B、E2E市场。通过数字技术应用,启动按需服务;通过ERP软件开发,实现JIT生产;通过网络技术应用,打通货品出厂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保证时效性。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印刷生产供应链,为企业创造最优价值。

  表现二:数字技术应用场景范围扩大。以数字印刷技术为例,相较前几年,其应用领域已大有扩散,像按需出版、数码喷花、包装打样、个性化包装、个性化影像、工业化生产、商业快印等,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可以看见数字印刷技术的应用成果。在这些年与传统胶印技术的交融发展中,数字印刷技术的定位日渐清晰,其与胶印互为补充,应用市场有交集亦需面对新的需求和应用。透视印刷市场变化,我们可以发现:传统印刷的逐步减量不完全是数字印刷所带来的。数字印刷、传统印刷所面对的,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同的消费群体、不同的市场领域,甚至可以说两者做的不完全是一件事。传统印刷和数字印刷是两个交叉圆的关系,虽有叠合的部分,也有不叠合的部分。数字技术的最重要特点是个性化定制,对企业而言,需要思考把个性化订单规模化,做出效益。在实际应用中,已有企业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印刷技术的深度融合,开展把印刷从简单加工改变为具有技术含量和文化创意的“快消品”实践,并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  综上,无论互联网应用,还是数字技术应用,印刷行业或可说已经走在了前列,在部分领域实现了先进制造与消费的直接对接,跳出了平台的“局限”。

  社会需求决定印刷业发展状况。新的消费主体、新的社会需求,将推动新的印刷产业体系形成。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,印刷业的发展增速虽有所减缓,但它面对的始终是一个有增量的市场。在我们这个拥有13.9亿人口的国度,具有比较强消费能力的中产阶层已形成,“80后”“90后”开始成为消费主体,其在市场上的主导作用日益彰显,据粗略统计,人数约占全国总人数的25%。以排浪式消费、同质化消费为特征的“大妈经济”正在退潮,以个性化消费、品质化消费为特征的“新生代经济”正在快速兴起,必将推动中国印刷业向多元化、个性化、品质化方向发展。

  印刷作为生产型服务业,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市场的拓展,将支撑其可持续发展。要想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,就要从结构、产品、服务的高质量上做文章、下功夫。结合当前中国印刷产业所处的市场环境,我们应该关注以下趋势。

  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经济发达地区人口、资本、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的红利逐渐消退,“高端受压”与“低端受挤”并存,将倒逼印刷行业企业减少用工需求。用工集中的印后工序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切入点,公司能够通过改进印后设备,采用机器人、自动检验测试设备等方式,达到降低用工的目的。围绕生产工序,不少先行者已经展开了自动化智能化实践,大大降低了用工规模。

  亟待长期探索的两个重要课题是从产业链角度切入,举全链之力协同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,以及推动印制产品的标准化。对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图景和实现路径,《中国印刷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》里有着清晰的描述。这里不再赘述。

  根据当前的环保形势,印刷行业的VOCs治理已然成为常态,接受VOCs治理则是行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。因此,推行多种治理方式,实现生产的全部过程绿色化、印刷材料绿色化成为必然路径。环保治理的紧箍咒不单单是环保税,还有接受政府对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监管,情节严重者一律关停。北京、河北、广东等地区,已有公司开始被安装监测头。为此,企业需着手探寻两方面发展:一是源头治理,兼顾过程控制及末端回收治理,使用环保油墨等;二是积极探寻环保印刷方式的应用,如柔性版印刷、EB印刷等。不难预测,在目前以环保为大命题的形势下,围绕绿色印刷还将涌现更多的创新成果。长远来看对行业长远发展有推动作用。可激发更多围绕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设备的创新,推动行业绿色健康发展。

  结合工艺特点及官方抽检数据,除塑料凹印确有污染外,其余像平版印刷等工艺可以完全绿色化,在此我们也呼吁业内外能形成共识。关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和VOCs治理,协会于2016年组建了智能制造创新联盟,VOCs治理工作企业联盟,联合多方力量开展工作,取得了初步的成效。

  企业数量逐步减少、规模化企业比重上升是印刷行业集中度提高的主要体现。出版印刷将是行业集中度提高最快的领域。90%以上的出版物印刷将会由规模以上出版物印刷企业(740家)承担,而规模以下的印刷企业很难在该领域生存。胶印仍然是该领域主要生产手段。政府环保政策和行业准入政策的改变,将加速包装印刷企业间的产能整合和布局调整,促进行业向规模化、专业化方向发展。

  从印刷大国走向印刷强国,意味着国际竞争力的提升。如前所述,中国印刷行业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,部分领域虽已具备国际竞争力,但核心技术缺乏、研发能力不强,仍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。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几个维度:实施进出口贸易平衡战略;国产先进印后设备提高水平、扩大推广应用,尤其是包装印刷的印后设备;促使有实力的企业研究和实施喷头等关键元器件解决方案,等等。初步判断,国外技术优势显著的胶印设备、数字印刷设备、以喷头为代表的关键器材的进口量,今后还将显著增加。此外,开拓国际市场,要格外的重视合规经营,中兴事件已敲响警钟。

 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,是转变发展方式、提高行业总实力的必由之路。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,正在成为推进印刷行业发展的新动能。技术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互相联系、互相支撑。在使用户得到满足需要的过程中,印刷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,不断开展新的尝试,以增加新的功能,拓展新的空间,创造新的价值,走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。

  比如宏华,其联合浙大所开展的“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研发技术及应用”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。宏华的联合开发其实也为产学研合作的高效、深入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与脚本:将技术瓶颈、应用瓶颈与高校科研方向结合,通过寻求技术突破、科学技术创新,推动一个企业乃至产业的进步。

  事实上,对生产型企业来说,技术关乎其发展的后劲,被其视为命脉。参与调研的样本企业无一例外坚守主业阵地,围绕技术创新进行种种有益尝试。比如雅图仕,已成功申请一项专利技术,即通过薄片+导电油墨的组合,实现声光特效;通过触摸感应技术,让钢琴键从纸上发音;成立专门团队,自主研发生产用非标设备。

  又如美浓,经过3年的持续开发、磨合,已经能在数码样上加入烫印、丝印、模切等工艺,向客户提供烟标成品的数码样。

  数字技术、网络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改变了印刷品的制造方式,改变了印刷企业和消费的人之间的联系方式。新技术的渗透,促进了公司制作经营活动的主要“三个流”(信息流、资金流、物流)的显著变化。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现代支付方式,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物流,为印刷业创新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技术条件。这些新的技术让“印刷走进千家万户”成为可能。“设计+印刷”“印刷制造+印刷园区”“印刷制造+社会化技术服务”“销售门店+中心工厂+ 现代物流”;“特种印刷+用户档案电子化加工+文档专业托管”等等,多种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使中国印刷企业充满了创新活力。企业在转型发展中,更加重视对发展的策略的研究,更加重视技术能级的提升,更加重视对核心专长的培育。

  比如天意有福,提倡“电子商务平台+连锁门店+中央工厂+自建区域性物流系统”运营模式。豪波科技:发挥自身优势,增强服务功能,拓展新的空间。力嘉集团:发展产业园,设立苹果树创客空间——一个创意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平台,鼓励年轻人创业。

  也有商业模式富有争议。比如河南盛大的合版印刷。不仅名片,宣传册、标签等都是其“拼合”的对象。争议便在于其低价的竞争策略。

  事实上,调研样本之外,值得称道的创新实践还有很多,比如北京尚唐、东港安全印务、雅昌等,囿于篇幅,不再一一列举。

  如果说过去几年我们主要感受的是,数字印刷、环保带来冲击,那么,随着结构调整期的到来,我们应该坚持市场导向,关注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,这个新的时期以淘汰无竞争力企业为特征,因此我们鼓励企业面对现实,从自身所在领域出发,走出特色之路。

  一个国家印刷产业的发展总是与这一个国家发展形态趋势、社会基本走势紧密相连。在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战略导引下,中国印刷行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、改革调整,既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,又在创新发展方面塑造了自身的全新形象,大大提振了整个产业推进由“印刷大国”向“印刷强国”迈进的信心。
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宝博体育下载BOB|体育彩票娱乐bob 版权所有

湘ICP备18014865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