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31-88576763

包装盒
造纸厂的业绩继续亮瞎眼及国内最有名的印刷厂都有谁?

  十一长假刚过,几家纸业上市公司便急不可耐地发布了前三季度财报或业绩预告。

  曾因上调纸价而收到上交所问询函的博汇纸业,前三季度的成绩单是这样的:实现盈利收入63.40亿元,同比增长19.69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.10亿元,同比增长469.60%。

  另一家大佬晨鸣纸业预计: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在26.50亿-27.50亿元之间。其中,仅第三季度便实现净利润9亿-10亿元。

  景兴纸业则向上修正了前三季度的业绩预期。据预计,前三季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4.80亿-5.00亿元之间,同比增长179.30%-190.93%。比此前预期的100%-149%的增幅又高了不少。

  造纸厂的业绩凭什么这么疯?个中原因,老板们都很清楚,几家大佬也不隐晦。比如,晨鸣纸业表示:受新旧动能转换、供给侧改革、国家环保政策趋严等政策有利影响,公司基本的产品文化纸、铜版纸、白卡纸等纸种价格同比上涨,销量同比增加。

  各位老板说说,新旧动能转换、供给侧改革都能带来价格持续上涨,这样的效果何时也在印刷圈显现一回?

  尽管亮瞎眼的财报,让造纸厂关于纸价上涨的种种理由都显得很是苍白,可那又能怎样?所以,纸价的话题就此打住,三好同学今天真正要跟各位老板探讨的是:国内最有名的印刷厂都有谁?

  为什么要说这一个话题?原因很简单,发了这么多文章,三好同学发现,有些文章阅读量高,不是三好写得好,也不是各位老板给面儿,而是被写的企业有名气、有亮点,自带流量。

  所以,三好同学就琢磨,要是能圈定一批在全国都有名的印刷厂,以后码字是不是就不那么难了?可是,到底哪些印刷厂算得上在全国都有名呢?

  一番搜罗之后,三好同学又发现了问题:有名的印刷厂不少,但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名的又好像不多。三好费尽脑汁也就想到了10家,接下来与各位老板分享。

  有三个小事儿需要事先声明:1. 这10家企业只是一家之言,欢迎拍砖;2. “名气”不可度量,文中的No.1、No.2、No.3……,只是为了叙述方便,不代表知名度高低;3. 欢迎各位老板在评论区留下你心目中最有名气的印刷厂。

  在印刷圈,雅昌的规模不算很大,但如果说它是国内最有名的印刷厂之一,相信各位老板不会有太大意见。

  雅昌不仅在圈内有名,在圈外也广为人知。这家成立于1993年,由制版公司起步的企业,如今慢慢的变成了在深圳、北京、上海三地拥有生产基地和艺术中心,在印刷圈和艺术圈都颇具影响力的集团化公司。

  雅昌的独到之处是选择了位于印刷市场“金字塔”顶端的一个小众细致划分领域:艺术印刷,坚持做深、做透,并利用长期沉淀下来的艺术品大数据资源,搭建了雅昌艺术网,形成了“印刷+艺术+IT”的商业模式。

  在雅昌身上有两个标签:精品印刷、得奖专业户。据三好同学亲身见闻,很多出版社在介绍到自己出版的大型画册时,都会特意强调“是在雅昌印刷的”。而在美国印制大奖的评比中,雅昌十几年时间共收获了65项班尼金奖,最近五年更是连续蝉联“全场大奖”,获奖数量在国内印刷厂中数一数二。

  此外,雅昌创始人万捷,还是迄今唯一一位获得过“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”的印刷人。雅昌的影响力由圈内扩散到圈外,与万捷作为企业家的活跃表现密不可分。

  于2016年底成功上市,连续两年登顶“中国印刷企业100强”的裕同,在印刷圈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可谓与日俱增。一位同行老板的评价,很能说明裕同在行业中的分量:行业老大,真正的。

  成立于1996年的裕同,与它的老板王华君一样素来低调,令业界信服的是它的快速发展和惊人业绩。比如,2013年,裕同的营收为25.94亿元,纯利润是2.81亿元,已经十分惊人;到2016年,其营收、净利润则分别增至55.42亿元、8.75亿元,翻番有余,余的还不少。对一家主业纯粹,又不具备垄断资源的印刷企业来说,能达到这样的体量和盈利水平十分不易。

  裕同的成功在于其精准的卡位:深度融入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代工产业链。上市招股书显示,裕同的大客户主要是富士康、和硕、华为、三星、联想等。其中,仅富士康一年为其贡献的营收就达到十几亿元。而隐身在富士康背后的是苹果公司这样的印刷包装用品顶级买家。

  由裕同的成功,三好同学联想到知名企业家冯仑说过的一句话,做企业要“傍大款、学先进、走正道”。傍上了“大款”的裕同,用20年时间成长为行业大佬。截止10月10日,裕同的市值为262.65亿元,在印刷包装类上市公司中遥遥领先。

  作为圈内大佬,当纳利在全球都很有名。问题是,在全球有名的印刷厂还有不少,却并不是每一家都能在国内混得开。

  当纳利之所以在国内印刷圈广为人知,与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耕耘有关。早在1993年,当纳利便进入中国,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名为当纳利旭日的合资公司。2001年,中国加入WTO后,当纳利开始快速扩张,又分别在上海、北京、东莞、成都、苏州、武汉等地建立工厂。

  在当纳利一分为三之前,当纳利中国曾连续多年占据“中国印刷企业100强”榜首。最后一次登顶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4年,当纳利中国的资产总额为35.40亿元,员工总数为7300人,实现出售的收益45.71亿元,其中对外加工贸易额为29.66亿元,占比接2/3。

  近年来,随市场形势的变化,当纳利在中国貌似遇到了一些“烦恼”,其位于上海、深圳的工厂都曾爆出大规模的劳资纠纷,位于北京的工厂则由于种种原因于2016年关闭。

  当纳利也不断调整在中国的经营模式。目前,它的很多业务都是外发给合作印刷厂生产,其自身的角色则越来越像外包服务商。

  作为烟包印刷大佬,劲嘉在圈内的知名度无须多言。与当纳利、裕同一样,劲嘉也曾连续登顶“中国印刷企业100强”。只不过,自从2007年成功登陆A股之后,劲嘉渐趋低调,不仅主动从各种排行榜上隐退,也很少在行业内发声。

  劲嘉成立于1996年,与裕同算是同年。两家企业在同一个城市前后脚起步,且均在若干年后成为所在细分市场和整个行业的龙头,能想象那个年代的深圳印刷业是多么火爆。

  劲嘉之所以广受关注,首先在于其所立足的烟包领域是圈内少有的利润高地,而它又在这样的领域里举足轻重。当劲嘉上市时,A股上的烟包印刷厂还不多见,而现在烟包印刷厂慢慢的变成了印刷业上市公司的绝对主力。

  经常看三好同学文章的老板都知道,近年来,劲嘉、东风、澳科围绕烟包印刷市场老大的位置展开了激烈争夺,在此就不再重复了。

  雅图仕在圈内可谓声名赫赫。它一度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单体印刷厂,貌似还没有“之一”。

  三好同学觉得,这并非浪得虚名。有信息数据显示,雅图仕厂区占地近1000亩,累计投资额达19亿港元,高峰期员工总数一度超过2万人,目前仍有11000多人。这样的规模对一家单体印刷厂来说确实少见。

  雅图仕是港资企业,成立于1991年,刚建厂时员工只有100多人。它的发展壮大,其实是近二三十年中国印刷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一个缩影。据说,雅图仕的生产车间有100多台印刷机,场面十分震撼。

  雅图仕的产品以出口为主,若不是100%出口的线年,雅图仕实现出售的收益25.94亿元,对外加工贸易额26.77亿元。对外加工贸易额为何会高于出售的收益?原文如此,三好同学也没闹懂。

  从某种程度而言,雅图仕就像印刷圈的富士康,为全球各大出版机构、文娱用品企业等提供代工服务。各位老板可别小瞧“代工”两个字,当前的代工企业不仅要有高效率、低成本的生产能力,还要有强大的产品研究开发设计能力,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。据说,雅图仕的产品研究开发能力就相当了得。

  作为圈内的老牌企业,虎彩一向都很有名。早在2002年,东莞虎彩的出售的收益便达到4.57亿元,总利润达到5056万元,是否很惊人?

  那时候的虎彩与劲嘉一样专注于烟包印刷。从成立时间来看,虎彩甚至比劲嘉还要早8年。

  现在的虎彩更有名,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在数码印刷领域的大手笔投入有关。2011年,原本专注于烟包印刷的虎彩正式公开宣布转型进军数码印刷领域。在随后的这几年时间里,虎彩在数码印刷领域的投入已经接近4亿元,成为数码印刷设备供应商惠普在全球数一数二的大客户。其官网宣称,拥有“亚洲最大规模的数字印刷机群”,绝对所言不虚。

  虎彩在数码印刷领域拓展的重点是按需出版、个性影像及个性化包装等。2016年,这部分业务为虎彩贡献了1.53亿元的营收,在总营收中的为13.36%。

  尽管数码印刷目前还处于投入期,贡献的营收并不算高,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有一些拖累,虎彩的老板陈成稳却对数字化转型的前景充满信心。在不久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,他这样表示:创新是虎彩持续发展的手段。

  中华商务是一家根在内地,成立于香港,又复归内地,并发展壮大的印刷厂。1980年,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在香港的印刷厂合并成立中华商务联合印刷(香港)有限公司。1988年,中华商务进入内地,成立深圳中华商务联合印刷有限公司。

  随后近30年的时间,中华商务抓住内地印刷业崛起的机遇快速扩张。官网显示,目前,其在香港及内地共拥有16家全资子公司、4家合资公司,并在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日本等地设有办事处。

  中华商务最初闻名内地是由于其强大的书刊印刷能力。在2000年前后的“北书南印”潮中,中华商务与当纳利、利丰雅高等一起代表了深圳印刷的最高水准。现在的中华商务已形成了集书刊印刷、安全印刷、商业印刷、包装印刷于一身的生产能力。

  2016年,中华商务的资产总额为31.06亿元,员工总数为3888人,实现出售的收益21.24亿元,对外加工贸易额为7.39亿元,在国内印刷企业中稳居第一阵营。

  已经被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收购的利丰雅高,名字前面加上了“凸版”两个字。实际上,利丰雅高在国内印刷圈的知名度比日本凸版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  利丰雅高于1960年在香港成立,并于1991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。与很多港资企业一样,利丰雅高抓住了内地印刷业崛起的机遇。1992年在深圳设厂后,利丰雅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成为深圳印刷业黄金时代的标志性企业之一。

  利丰雅高在印刷圈的知名度,源于其冠绝一时的期刊印刷实力。2000年前后,彩色期刊在国内方兴未艾,一大批定位高端的时尚、财经类刊物集中创刊。很多期刊社为满足刊物高质量的印制要求,不远千里,南下深圳,利丰雅高就是它们的主要目的地之一。高峰期的利丰雅高在彩色期刊印刷市场的份额应该在50%之上。

  从2001年开始,利丰雅高的股东几经变迁,直到2008年被日本凸版收购。

  目前,利丰雅高在北京、上海、东莞都有生产基地。只不过,随着期刊市场的急转直下,其在深圳的工厂已于2016年关停,其他几个工厂也在期刊、图书之外,开辟了新的业务方向。

  界龙为业界所熟知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主要在于:它是圈内最早上市,并且存续至今的印刷企业之一。

  村办企业出身的界龙成立于1973年,在1994年2月登陆上交所。当时的上市公告书显示,1993年的界龙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1.49亿元,税后总利润1413.19万元。这样的数据放在今天也够得上规模以上重点印刷企业,何况是在20多年前。

  当然了,今天的界龙已经今非昔比。2016年,界龙实业实现营业收入17.33亿元,规模是1993年的10余倍。其中,印刷业务的占比略高于50%,其余为房地产业务。

  作为印刷企业,界龙的业务相对综合,涵盖了包装印刷、出版物印刷及其他印刷三大领域。并且早在2005年,界龙便涉足网络印刷,创办了龙樱网,领印刷电商风潮之先。只可惜,由于过于超前,龙樱网于2011年4月停运。

  比界龙更早登陆长期资金市场的印刷厂不是没有。比如,于1993年上市的长印股份。只可惜这家吸引了万科当股东的上市公司早已被雨打风吹去,而界龙却发展至今,并且在印刷圈仍位居前列。

  与前面9家因成功而扬名的企业不同,福州千帆广为人知是因为它的倒掉。2013年11月底,福州千帆老板跑路的消息几乎在一夜之间刷爆微博。在微信兴起之前,这成为印刷圈最为轰动的行业事件之一。

  其实,在跑路消息爆出之前,福州千帆在圈内知名度并不高。只是当有人扒出这家成立不到10年的企业,拥有近50台进口印刷机、10台CTP、15台折页机、近20套装订设备的惊人数据后,业界才意识到:这家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不一般。当然了,这些设备主要都是靠融资租赁买来的。

  福州千帆事件之所以广受关注,是因为当时印刷业正处于调整的敏感期,多家大型印刷厂先后出现资金链问题,一时之间业内风声鹤唳。而微博上流传的福州千帆厂区一片狼藉的照片,又加大了事件对圈里人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。

  好了,今天的话题到这就讲完了。将福州千帆放在最后说,不是要给各位老板添堵,而是想说“有名”是个中性词:成功了可以有名,失败了也可以有名。当然了,如果能顺带提醒到各位老板也是不错的:干大事要有魄力,却不能冒进。


Copyright © 2012-2018 宝博体育下载BOB|体育彩票娱乐bob 版权所有

湘ICP备18014865号-1